夏王朝的主粮:考古发现改写认知难怪说“伊洛竭而夏亡”
2025-03-17 05:12:54
伊洛河干枯的那一年,二里头的稻田裂开了鳞次栉比的纹理,像是白叟的手掌,握不住最终一点水。
枯燥的风卷着稻壳漫天飞扬,丰满的稻穗开端枯黄,连素日里随处可见的蛙鸣都隐姓埋名。
考古学家在河南洛阳的二里头遗址发现了很多碳化的种子,跟着研讨深化,人们才意识到,夏朝人依靠的主粮竟然是水稻,而不是咱们认为的旱地作物粟米。
稻田需求满足的灌溉,而二里头的方位恰恰选在伊水和洛水之间,这儿水源丰厚、土壤肥美,成了栽培稻米的抱负之地。
幻想一下,在一个以稻米为主粮的社会里,没有水意味着什么?饿殍遍地,农田荒芜,连贵族的库房都储不住满足的粮食。
眼看着生计无望,夏人为啥不挑选迁徙?这件事说起来简略,但实在的操作却困难重重。
新的土地需求开垦、灌溉、播种,这对现已处在溃散边际的夏朝来说,几乎是不可能完结的使命。
其时的夏桀或许不是一个彻底糊涂的统治者,但在接连不断的粮食危机面前,他也力不从心。
过度依靠单一作物、对自然环境的盲目乐观,加上缺少应对危机的才能,最终导致了这个王朝的坍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