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报 2024年武安小米市场竞争力指数创新高

2025-03-29 05:56:06

  武安小米产品价格指数先跌后涨,四季度价格有所走强。注重品牌建设和产品的精深加工,瞄准高端市场,市场竞争力水平有所提升。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数高位窄幅波动,整体处于较高水平。产业景气指数先降后升,其中信心类景气指数触底回暖,年末迎来大幅反弹。

  经营主体持续增加:农业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稳步增长,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基础。

  高标准农田建设显成效:高标准农田面积增加,农民人均纯收入提高,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激活产业高质量发展资源:加强品牌建设,利用线上线下多种形式推广“武安小米”品牌,提升县域品牌知名度。

  强化创新引领:加大创新力度,引入新技术和新设备,推动农业现代化,培育发展小米产业新质生产力。

  2024年,武安小米产品价格指数呈现先跌后涨走势,四季度价格行情高位企稳。2024年12月指数收报于107.80点,环比上涨0.87%,同比上涨2.73%。

  2024年1-7月,小米价格指数呈现先涨后跌走势。1月指数收报于106.64点,环比上涨1.62%,2-7月指数波动下滑,7月指数收报于全年最低102.31点。分析来看,1月受节假日效应影响,消费需求增加带动价格持续上涨。随着假日氛围淡去,市场逐步由旺向淡转变,米厂开机率下滑,对原粮谷子的需求量较小,导致价格逐步走弱。

  2024年8-12月,小米价格指数迎来上涨。8-10月,价格指数持续上涨,10月指数收报于全年最高108.00点。一方面,新季小米逐步上市,消费者尝鲜心理推动小米消费有所增加;另一方面,中秋、国庆相继来临,“假日经济”带动下,小米市场迎来阶段性旺季,小米价格持续上涨,9月、10月指数环比涨幅持续扩大,其中10月环比涨幅达4.13%。11月、12月指数延续相对高位运行,指数分别为106.87点、107.80点。

  同比来看,2024年小米价格指数水平整体要高于上年。如下表所示,除2024年1月、2月和9月小米价格指数低于上年同期外,其余时间均高于上年同期水平。受气候因素影响,2024年干旱严重且维持的时间较长,全年小米产量整体略有下滑,同时近几年武安小米加强优质谷子品种的培育,已经初具成效,产品的质量增加带来了附加值的提升,也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带动价格水平的抬升。

  2024年,武安小米市场竞争力指数创下近几年新高,指数收报于136.94点,同比上年提升11.66点,高于前期高点(2022年135.45点)1.49点。

  武安小米市场竞争力指数下设包含品牌建设指数、宣传推广指数和质量控制指数三个分项指数。2024年,三个分项指数均呈上升态势,具体如下:

  2024年,宣传推广指数上升明显,指数收报于146.44点,同比上升25.72点,是推动市场竞争力指数上行的根本原因。近年来,武安小米产业强化宣传推广工作,多次组织企业参加产品推介会,多次获得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金奖、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金奖。同时,充分的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多种渠道宣传武安小米品牌,央视推出《千载传承食在武安》《粟稷中国》《粟说一粒小米的故事》等内容,向全国推广武安小米产业。此外,在“一县百品,一品一播”首场直播活动中,以武安小米为切入点,全方位展示了武安小米的产品特色、生产的全部过程与文化内涵,以及武安小米的优质品质和市场潜力。

  2024年,品牌建设指数、质量控制指数小幅提升,指数分别收报于115.78点、155.66点,同比分别增加8.33点、2.03点。武安市推进产品升级,扩大品牌影响力,累计投入上亿元扶持小米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米乡乐”“磁山粟”等河北省十大优质品牌小米。在产品质量控制方面,与河北省谷子研究所签订合作协议,邀请专家长期指导,通过试验、示范、推广冀谷31、38、39、41、42、168等一系列新品种,小米品质达到国家一级优质米标准,质量控制水准不断提升。

  2024年,武安小米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延续高位发展形态趋势,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数高位窄幅波动,指数收报于144.82点,同比微幅下滑3.23点。

  武安小米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数,设置包含产业规模指数、经营效益指数和创新发展指数三项指数,2024年三个分项指数呈现“一升二降”态势。

  创新发展指数冲高回落,2024年指数收报于168.04点,同比下滑16.33点。具体来看,2024年创新发展水平表现有所下滑,但从近五年指数运作情况来看,武安小米创新发展指数总体仍处于上涨的趋势,远高于2022年以前的创新发展水平。从创新发展指数具体构成指标来看,引进人才数、拥有专利数以及农业设备投入等均呈现上行态势,并且坚持长期与科研院所机构达成深度合作,加强对新品种的培育、研发,不断探索小米深加工方式,延伸产业链条,发展小米产业新质生产力,提升产业附加值。

  对比于创新发展指数,产业规模指数、经营效益指数走势相对较为平稳,2024年同比一升一降。具体来看,2024年产业规模指数指数收报于148.70点,同比上升2.79点,达到指数发布以来的最高值,武安小米产业颇具规模效应;经营效益指数报收于109.99点,同比下降了8.14点。

  2024年,武安小米产业景气指数呈现“两头高中间低”态势,一、四季度指数位于景气区间,淡旺季属性明显。

  2024年上半年,受行业淡季周期影响,武安小米产业整体表现略微低迷,一、二季度景气指数有所下滑。其中一季度指数收于101.75点,环比下滑1.5个百分点,但仍在荣枯线上方运行,二季度继续下行,下滑至荣枯线年下半年,景气指数表现回暖。具体来看,三季度受持续高温天气影响,小米下游市场没有到达预期,淡季效应连续,且2024年秋收时间较往年略有延后,旺季节点也有所滞后。四季度,随着秋收来临,小米产业景气度有所好转,指数收于100.50点,重回景气区间,但回暖幅度不是很明显,只高出荣枯线个百分点,“旺季不旺”特征突出。

  具体来看,上半年指数先升后降,其中一季度指数收报于103.21点,环比上升2.5个百分点,节前企业积极去库存,以及下游供应商节前备货需求增加,推动小米销量的上升和资金回款的加快,经营景气指数回升;二季度淡季影响,指数继续下滑。下半年触底反弹,但未突破荣枯线。分析来看,三季度淡季氛围延续,同时持续高温天气影响下小米需求减少,四季度指数收至98.93点。综合看来,2024年小米企业经营情况表现偏弱。

  从信心类指数走势总的来看,2024年呈现前低后高态势,其中四季度指数走高,收至104.17点,高出荣枯线个百分点。信心类景气指数作为先行类指标,对于未来企业经营情况具备比较好的预测作用,四季度指数重回景气区间,预示企业对未来经营情况表现较为乐观,对小米行业发展充满信心。

  2024年除农业个体工商户数持平外,农业企业数、农民专业合作社数实现稳步增长,指数分别为150.00点、111.59点,同比分别上升4.49%、2.40%。

  相关信息数据显示¹,武安目前拥有市级以上有突出贡献的公司6家,通过谷子精深加工年产优质精小米5万吨;拥有社会化服务组织18家,为谷子种植农户提供农资购销、生产托管、产品营销售卖等专业化服务,禾旺家庭农场入选河北省“农业生产性托管服务品牌二十强”。这不仅体现在数量上,更体现在质量上,这些新型经营主体和小米加工公司在技术创新、品牌建设、市场拓展等方面取得了很明显的成效,为武安小米产业的转型升级注入了新的活力。

  农业企业的稳步增长,意味着有更多的资本、技术和人才投入到小米产业中,推动了产业链的延伸和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增多,则促进了农户之间的合作与共赢,提高了小米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和市场化水平。另一方面,依托农业经营主体,注重小米产品的品质提升和品牌建设,通过加强质量监管、推广绿色生产方式等措施,不断的提高小米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这些努力不仅为广大购买的人提供了更加优质、安全的小米产品,也为武安小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近年来,我国高标准农田建设稳步推进,截至2023年底,已累计建成超10亿亩高标准农田,计划到2030年累计建成12亿亩²。高标准农田是耕地中的精华,高标准农田建设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近几年,在法规保障、管护模式创新、财政补助提升等多方共同带动下,武安小米高标准农田建设质量不断的提高,为小米产业生产节本增效、农民增收致富、丰产丰收奠定了根基。

  这一趋势不仅体现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农业生产的积极影响,也彰显了武安市在推动农业现代化、促进农民增收方面的很明显的成效。高标准农田的推广和应用,有效提升了土地的产出能力和农产品的质量,为农民提供了更稳定且高效的收入来源。同时,随着农业技术的慢慢的提升和农民素质的提高,农民对于现代农业的认可度也在不断的提高,进一步促进了农业标准化生产的深入发展。综合看来,在小米农业产业中,高标准农田的规模效应逐渐凸显。一方面,得益于高标准农田的集中整治和发展,小米种植培养面积得以扩大,单位面积产量得到提高,从而增加了小米的总产量;另一方面,高标准农田的建设推动了小米产业的转型升级,促进了多种经营模式的发展,降低了生产所带来的成本和风险,拓宽了农民获益渠道。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也使得武安小米产业在市场之间的竞争中更具优势,规模效应得以充分发挥,为小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武安小米产业发展注重品牌建设,围绕“磁山文化”,挖掘产品特色,充分的利用微博、微信、电子商务平台、品牌官网等,强化武安小米品牌建设。2024年,武安小米自主品牌数继续增加,且增速逐渐加快。

  2023年以来,武安小米自主品牌数量步入快速发展阶段,同比增速分别为13.33%、23.53%。

  一方面,自主品牌数量持续增加得益于品牌营销推广,武安小米还积极参加各类农产品博览会、展销会等活动,通过展示产品、交流经验,逐步提升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从更高一层面来看,无论各级地方政府,还是农产品种植的合作社与个人,品牌意识大大增强,通过实施“一镇一业”“一村一品”“三品一标”,慢慢的变多的农业品牌从区域走向全国,助力区域经济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农业农村部发布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互联网传播影响力指数研究报告(2024)》指出,中国大部分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已经利用互联网传播取得了明显成效,在消费的人中建立了一定的美誉度和忠诚度。

  因此,武安小米通过不断打造自主品牌,能够明显提升了武安小米的市场知名度和美誉度,武安小米的品牌形象日益深入人心,消费者对于武安小米的认知度和信任度不断的提高,不仅为武安小米赢得了更多的市场占有率,也为小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把农产品品牌建设作为发展高效特色农业、提升农业竞争力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抓手,围绕“武安小米”做大文章,从品种改良、技术指导到品牌建设等方面给予全面扶持,通过举办农产品展销会、电商直播带货等“线上+线下”多种形式,让更多的消费者了解和认识“武安小米”。

  同时,直播带货作为一种新兴销售模式在促进地方特产推广方面所具有的巨大优势,因此就需要以“一县百品,一品一播”活动举办为契机,持续集中开展主播培训与直播带货,以高品质产品吸引流量,打造以“武安小米”为核心的武安“网红爆品”,全方位多维度展示武安小米的优质品质和市场潜力,提升县域品牌知名度与产品销量。

  农业系国之根、民之本。习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科学技术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以科学技术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武安小米产业要持续加大创新力度,在小米各周期中引入“新农机”“新农具”,在农业“耕、种、管、收、储、加、销”各环节嵌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数字技术、低碳技术等,通过农业技术拓展,推动单一、粗放、低效型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向精深、集约、高效型现代农业生产方式延伸,实现农业生产设备现代化。此外,要继续加强与各大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能,加快科技成果大面积推广应用,不断培育出更高品质的优良品种,提升产品自身品质,在此基础上做好全产业链发展,提升产品的附加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