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天味业用好黄豆酿好酱油
从东北产地到佛山高明阳光工厂,一颗黄豆要经过十道检测环节,通过200多项检测指标,颜值和内涵都达标,才能成为“海天黄豆”,在海天阳光工厂日晒夜露,最终变成餐桌上的酱油。秋收时节,中国
的“科技立企”战略贯穿于公司生产的每个环节,不仅体现在黄豆筛选、酱油酿造等方面,还运用于突破菌种等核心技术上。近年来,更将这一战略应用在黄豆的育种和种植环节,从源头上确保黄豆的优秀基因。
秋收时节,黄豆摇铃,记者跟随海天味业来到黑龙江省嫩江市,一望无垠的豆田里,大型收割机穿梭其中,忙着收割成熟的黄豆。
嫩江市地处大兴安岭南麓,嫩江之畔,黑土肥沃、积温适宜,孕育了品质优良的黄豆。此次探访的海天黄豆生产基地,是全国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产出的黄豆蛋白含量平均值为39.7%,脂肪含量平均值为19.6%,符合食品加工的黄金比例。
早在20多年前,海天味业就开始采购东北天然优质黄豆作为酿造酱油的原材料,并将东北选定为核心黄豆采购区。
出身好并不代表一定能入选成为“海天黄豆”,为了用高品质的黄豆酿造酱油,从种植环节开始,海天味业便深度参与。比如通过检验测试土壤有机质、pH值,确保黄豆先天优秀;对种子萌发、出苗、幼苗生长到鼓粒的全过程进行仔细的检测,确保长势符合预期;收割前,还会对黄豆进行体检。
收储前,通过初选的黄豆一定要符合海天味业设置的6大检测指标。然后再通过32项指标才能完成黄豆复选,经历数次清洗加工和复检确认的黄豆才能最终送到海天阳光工厂。
海天味业在选豆过程中引入现代科技设备,如近红外快检仪、色选机等,替代传统人工筛选,将主观选豆标准转化为定量数据,以确保黄豆的蛋白质、水分等指标达到高标准。
在黑龙江省讷河市的一家食品加工厂,记者看到通过筛选的黄豆已经装进了集装箱,它们将乘坐专列,从东北产地运往佛山高明的海天阳光工厂。海天味业早在多年前就已领先行业,选用黄豆专用食品级集装箱,专箱专用,并按照严格的装车作业指导规范使用,保障黄豆在运送过程中的品质安全。
不仅如此,为减少黄豆与外界接触、减少塑料使用,海天味业设计了用一个袋子就能装满整箱豆子的集装箱内衬袋,根据测算,仅此一项全年可减少约600吨包装材料,环保效果非常明显,并被慢慢的变多的企业借鉴。
在运输过程中,每个集装箱的黄豆都有自己的专属身份证,“一箱一码”。完成黄豆装车后,工作人员按规定将验收合格报告放入箱内,并对集装箱进行锁门上封条,每个封条都赋有唯一封条码,可通过线上系统全程跟踪。抵达生产基地后,工作人员会对验收报告、封条以及封条上的管理码进行查验,通过后方可收货。
东北黄豆穿越3000公里抵达佛山高明的海天工厂后,还有一道200余项指标的全检,顺利通过后,才能成为“海天黄豆”。
进入酿造环节后,“海天黄豆”有一场日晒夜露的洗礼。海天味业传承古法工艺,坚持让酱油经过自然阳光3-9个月的酿晒。
在使用传统工艺的同时,海天味业还提出“科技立企”的战略定位,每年将3%(约7亿元)的营收用于科研。海天味业相关负责的人介绍:“海天汇聚了一支由行业内优秀人才组成的国际化科学技术创新团队,研发团队超600人,公司每7人就有1名科研人员。他们持续奋斗在菌种选育、微生物培养、智能制造等核心领域,为提升酿造水平贡献力量。”
菌种被称为酱油酿造中的芯片,一颗黄豆能否被充分的利用,能够转化出多少蛋白质,都取决于菌种的能力。海天味业自1955年开始,持续了近70年三代人的菌种研究与技术攻坚,成功研发出了海天独有的菌种“海天菌”。“海天菌”具有稳定、高转化率等突出特点,不仅能把黄豆中的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和小分子肽,成就海天酱油独有的色、香、味,还能把黄豆和小麦中的营养成分尽可能多地转化到产品里,让酱油更营养健康。不仅如此,随着“海天菌”研发的持续深入,黄豆的转化率也在不断的提高。据了解,海天菌每提升1%利用率,每年可节省海天黄豆约4000多吨,相当于在原材料端大幅度的提高资源使用率。
在种植上,海天味业还从源头对黄豆选种和育种进行持续研究,探索更适合酿造正宗酱油的黄豆原材料,在确保海天黄豆优秀基因的同时,推动黄豆种植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