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发芽与否与转基因无关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朱毅和记者说,大豆发不发芽,跟转基因没关系,而是跟大豆的储存条件、成活状态等有关系,转基因大豆也能发芽的,而且大豆的发芽率最高也就是50%,所以“不发芽不等于是转基因”。
至于大豆的形状、豆脐的颜色,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博士飞雪表示,我国的大豆品种资源十分丰富,颜色深浅只是大豆品种特征的一个表现,有黑色、褐色、黄色、白色,与是否为转基因大豆没有必然联系。比如拿褐色豆脐来说,在我国本身就有很多品种,像“赣豆6号”、“金大豆626”、“沙湾黑脐豆”,都是这类颜色,用颜色特征判定大豆是不是转基因是不靠谱的。
同样,不同品种的大豆籽粒大小形态也具有差异。另外,进口转基因大豆在我国的规定用途是饲料和榨油,市场上不应也不可能会出现完整的转基因大豆。
关于转基因技术导致作物不能留种、发芽的说法,戴景瑞院士表示,此说法纯属谣言,转基因作物对其能否繁殖、留种、发芽不会起到任何影响。
在当下,转基因话题热度居高不下,民众对转基因食品的态度两极分化严重,有人谈“转”色变,也有人力挺转基因技术。然而,很多争议背后并非基于科学事实,而是源自大量毫无根据的谣言。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朱毅、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博士飞雪、戴景瑞院士等专家针对大豆转基因相关的一些常见谣言进行了有力辟谣,这一些内容可以让我们深入探讨与思考。
从大豆发芽相关谣言来看,有人错误地认为不发芽的大豆就是转基因大豆。朱毅教授精确指出,大豆是否发芽与转基因毫无关联,而是取决于储存条件和成活状态等因素。而且,大豆的发芽率最高也就50%,这是正常的生物学现象,与是否转基因无关。这种谣言的产生,反映出公众对生物学基础知识的匮乏。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习惯于简单的因果判断,一旦看到大豆不发芽,就轻易地将其与转基因联系起来,缺乏深入的思考和科学分析。这也凸显出科普工作在生活常识和基础科学知识普及方面存在不足,未能让公众正确理解种子发芽的影响因素。
在大豆的形状、豆脐颜色与转基因关系的谣言上,飞雪博士强调我国大豆品种资源丰富,颜色和形状只是品种特征的表现,与是否转基因没有必然联系。用颜色和形状来判定大豆是否为转基因,这是一种非常片面和不科学的方法。比如褐色豆脐的大豆在我国就有众多品种,像“赣豆6号”“金大豆626”“沙湾黑脐豆”等。这种谣言的广泛传播,一方面说明公众对农作物品种多样性缺乏了解,另一方面也反映出部分人在面对转基因问题时,缺乏理性思考和科学判断能力,容易被一些表面现象误导。
关于进口转基因大豆在市场上的情况,按照我国规定,其用途是饲料和榨油,市场上不应也不可能会出现完整的转基因大豆。但仍有人担忧在市场上买到转基因大豆,这体现出公众对有关政策法规的不了解,以及对监管部门工作缺乏信任。有关部门在政策宣传和监管透明度方面,或许还有提升空间,需要让公众更加清楚地了解转基因大豆的流通和使用情况,消除不必要的恐慌。
转基因技术导致作物不能留种、发芽的谣言,戴景瑞院士已精确指出纯属无稽之谈。然而,这种谣言在社会上却流传甚广,很多人对此深信不疑。这背后深层次的原因是公众对转基因技术原理的陌生。转基因技术只是对作物的特定基因进行修饰,以赋予作物某些优良性状,如抗虫、抗病等,并不可能影响作物的繁殖、留种和发芽能力。公众对转基因技术缺乏科学认知,加上一些不实言论的渲染,使得这种谣言有了滋生的土壤。
转基因技术作为现代生物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世界内得到了广泛应用和研究。它为解决粮食安全、减少农药使用、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等方面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方法。在农业领域,转基因作物能够最终靠转入抗虫基因,减少害虫对作物的侵害,以此来降低农药的使用量,既保障了粮食产量,又减少了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在医药领域,转基因技术也被用来生产疫苗、药物等,为人类健康做出了重要贡献。
但是,由于科普工作的不到位,公众对转基因技术存在诸多误解和担忧。一些人将转基因技术视为洪水猛兽,认为它会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能够造成不可逆转的危害。这种误解不仅阻碍了转基因技术在我国的推广和应用,也影响了公众对科学技术的正确认知和态度。
为了破除这些转基因认知迷雾,我们应该多方面一起努力。科研人员要加强科普宣传工作,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向公众普及转基因技术的原理、应用和安全性。通过举办科普讲座、发布科普文章和视频等形式,让公众进一步探索转基因技术,消除恐惧和误解。媒体在报道转基因相关新闻时,要秉持客观、公正、科学的态度,避免传播不实信息和误导公众。同时,要加强对转基因技术正面成果的宣传,让公众看到转基因技术给人类生活带来的积极影响。政府部门要加强对转基因技术的监管,建立健全有关规定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确保转基因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和使用符合安全准则规范。同时,要提高监管的透明度,让公众了解监管工作的进展和成果,增强公众对转基因产品的信任。
公众自身也需要提高科学素养,培养理性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在面对各种信息时,要学会甄别,不盲目相信和传播没有科学依据的谣言。通过学习科学知识,了解转基因技术的本质,以科学的态度看待转基因产品。
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打破转基因认知的重重迷雾,让科学理性之光普照,使转基因技术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社会的发展,为解决全球粮食问题和推动农业现代化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