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育苗!不插秧!水稻种植新模式亮相石首百子庵村
高基庙镇百子庵村的早稻播种田地里,多台新型农机正高效作业,施肥、播种、覆土,一系列操作行云流水。机械所过之处,田垄整齐划一,一粒粒金黄的稻种精准落进松软的土壤,全程机械化让春耕生产变得高效而有序。
“早稻播种?田里不泡水?”村民们对这项新技术既好奇又满怀期待。田埂上,大家忙着运送稻种,村民陈则军感慨地说:“只需把稻种装进直播机,播种很快就完成了,真是省时又省力!”
这项让村民们赞不绝口的新型播种方式,正是百子庵村引进的1200亩水稻旱直播实验示范项目。水稻旱直播技术的核心优点是其极大地简化了种植流程。传统水稻种植需要泡田、育秧、插秧等多个环节,耗时又耗力。而旱直播技术则跳过了这些步骤,直接将稻种播撒在旱田里,不仅非常大地节省了时间和人力成本,更因前期旱育,后期利用自然降水和灌溉水源保持田面湿润,达到了节水50%以上的显著效果。
“采用旱直播技术,水稻的根系更加发达,吸收水分与养分的能力明显地增强,进而达到根深叶茂的效果,产量和品质都有保障。”现场技术员李师傅介绍道。为了确认和保证稻种顺利发芽生长,冬季会对土壤进行深耕,开春播种时再进行两次旋耕,以提高土壤的透气性。
在旱直播技术的实施过程中,稻种的选用和处理同样至关重要。百子庵村示范项目精选了具有高产、抗病、抗逆等优良特性的稻种。播种前,稻种会经过搅拌包衣处理,形成一层保护膜,既有利于稻种发芽生长,又能有效防治病虫害。
“播种时,土壤湿度控制最重要,过干或过湿都会影响稻种发芽。”“播种后若遇长期降雨,需及时采取一定的措施确保发芽率。”长江大学农学院、荆州农科院专家,荆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及我市科经局、农业农村局的有关人员来到田间地头,就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提供科学指导,为百子庵村水稻旱直播实验示范传经送宝。
作为远近闻名的生态稻米产地,百子庵村依托创新的“鸭蛙稻”种养模式,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的特色之路。该村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打破了单一、传统的水稻种植结构,实现了传统农业向绿色农业的创新转型。目前,鸭蛙香稻种植已覆盖全村,这种立体种养模式不仅提升了稻米品质,还通过养殖增加了额外收益,每亩综合效益提升了2000元以上。
如今,旱直播技术的引入,为百子庵村的种植结构增添了新元素。村党总支书记王镕宇满怀信心地说:“我们在实验田进行早稻旱直播和晚稻机插秧,在提升土地利用率的同时,力争实现增产增收,保障粮食安全。”通过鸭蛙稻、旱直播等多元种植模式的协同发展,百子庵村正构建起绿色、高效、可持续的现代农业体系,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1、凡本网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荆州广播电视台”的全部作品,版权均属于荆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标注明确来源:荆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有关规定法律责任。